越来越自信的内心世界

Diary · 2014-09-14 · 660 人浏览

时间总是在悄然间流逝,不知不觉中黄昏黑夜就降临了。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自中学阶段以来就喜欢天马行空的思考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病,还是本来就应该要是这样的。不过其实我现在很清楚,事物都是辩证的,有些思考过早的接触了且同时又没有得到自己可接受的答案时则很可能会变成一种人生阻碍,就像过去一样。

有些想法,这篇文章过后就暂且先沉了吧,特别是一些纯思想性的东西,待遇到高人时再继续探讨吧。现在这些东西没意义,该不断的被触碰和被教育的阶段显然是长存的。

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特别是越一般的人)看的还是你的生理年龄而不是你的心理年龄,总是喜欢套用一些过去的经验,而且很多人都会带有着一种我出来早我工作时间比你长所以我肯定比你懂比你有经验比你厉害的俯视心态。

周末两天又去图书馆了,感觉良好。我觉得现在厦门最吸引我的就是可以徒步环岛路看海和翻阅借阅厦门图书馆里的各种书籍了,而非其他。我不懂若干时间后,这个城市里是否会出现让我留恋的女子,否则某种意义上城市对我而言都差不多。与深杭上(如果厦门无法呆下去了,可能会去这三者中的之一)相比,现阶段相似的条件下厦门的工资低,然后房价却高得吓人。坦诚的说,一般情况下在厦门靠我个人的力量很难买得起房子。

有些痛苦与场景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或者近距离的感同身受过,你才会品味到其中的一些酸甜苦辣,进而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新开始。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需要你敢于放低自己,把自己清零然后从底层开始继续自我充电自我学习。不抱怨,不埋怨,一切也都只是暂时的,装在脑子里的才是永恒的随时可以带走的。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内心缺少什么,则在现实生活中就越会想要表现什么,或者也可以说越想用反方向的行为掩饰什么。就好比自卑,自卑的表现既可以是正常的自卑行为,但也可以是强烈的过激的伪自信行为(因为戳中了痛点,迫不及待的想要掩盖,不愿意面对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行为自然就会变得激烈。但其实对于智者而言,要洞察这样的心理却是很容易的)。对于一个内心相对富足的人,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从行为上通常都是比较平和友善的。

从去年十月份开始,自从我发现了有厦门图书馆这个地方后,我确实会经常去图书馆。说实话,现阶段我确实不想在其他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我需要的是让自己有所积累有所沉淀,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一些视野和思维,包括情感、心理与应用心理、法制、逻辑思维、人性、阅历等等。

在大三下要结束的时候,看着自己还有一年就要离校了,特别是我又一不小心的去了图书馆,发现里面还有那么多对自己有用的书籍都没有去看,实在不甘心,想要继续免费拥有这座宝库,所以这在那时候也确实成为了我考研的原因之一。现如今既然有了厦门图书馆来替代福大图书馆,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利用呢。要说唯一的差别,那就是藏书量确实没有福大的数量多,不过厦图也足够我使用了,更重要的是有我想要的书,而且有不断的更新最新版的新书。

回顾职业的十字路口,选择以兴趣为导向,从电子走向互联网。没有同学清华浙大交大等前十所的名校光环,也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更没有强大的关系网,所以自我认为还是靠自己从技术出发来得踏实和靠谱吧。

去年九月份从零开始,在经过了一段苦逼的折腾后,似乎正在不断的走向新的高度,而且越到后面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我非常期待着后面的变革,非常期待着自己接下来的深入学习。

看到行业里的技术在不断的一次次迭代更新越来越活越,有时候我就会有种莫名的兴奋感。进入了这个圈子以后,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圈子里的人,对行业的薪资以及地域分布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慢慢的会向全国圈子里的大牛靠近,接下去也会逐步的与圈子里的大牛开始互动。不断的自我学习、提升和思考,这样与大牛的互动才会显得比较有意义更长久。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Webapp、Native app、html5小游戏等等,还要折腾的东西确实还不少,而且这些东西都可以转移到一些公益平台上,有什么理由不去折腾呢。

毕业了,你总不能再继续向家里要钱吧。同时你总得要生存吧,要生活你就得要有经济来源吧。正常情况下,你以后也总得买房子,买车子,肩负起家庭的经济重担吧。所以问题就来了:你拿什么来保证你可以获得不错的经济收入?思来想去,靠的只能是自己本身,那么在这个年纪你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积累点东西,不去让自己多去学点东西呢?

一个人的生命和时间以及经历的事物必然有限,那么为什么不去多阅读多看看别人的世界呢?只要是个正常的人,很多的行为和心理以及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相通的部分的,也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阅读可以使人间接的收获更多的人生阅历,可以让你看到一些人性的善恶美丑,可以了解世界的多元化以及社会的种种,可以让你见识千奇百怪的人事物以及和各种思维、差异性进行碰撞。更重要的是,你的这些间接阅历可以提升你明辨是非、思考问题和看人识人的技能。

自信不是你想自信就可以自信得起来的,至少我个人的自信会是建立在实力和认知上的。缺少了一定的实力,我也确实很难自信起来。但是,一旦有了一定的自信后,也不是你随随便便的三言两语或者几个小挫折小打击就可以让我溃败的。

我不盲目崇拜任何人,也反感盲目的崇拜,不管是个人还是教会,也不认为一个人是一无是处,我比较喜欢辩证的看待人事物。如果翻阅的书籍和文章多了,你肯定会时不时的看到一些观点相反的文章,而且都有相应的论据。单纯的看一篇文章的话,你一开始会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当你遇到另一种观点相反的文章后,你可能才会重新思考你曾经看到的那篇文章是否还是完全的正确了。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传播,到时候各位应该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反批判的文章的。当然,在现阶段,有些文章可能是有人想要我们看到的,而有些文章却不愿意让我们看到。文章其实也可以是辩证的,如果你愿意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分析一下的话,你或许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学习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包括学习和自我学习。至少对我而言,所谓的学习决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学习,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至少还包括思想、情感、人性、生存、逻辑思维等等等等的学习以及组合。现阶段我觉得我是一个码农,但是我觉得我又不是一个码农,而且我显然不能成为一个只会敲代码的机器。

如何学习?怎么样高效的学习?如何自我排除和检查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思考?怎么样高效的思考?如何独立的辩证的理性的多方位的思考以及修正思考?

这些内在的东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反复修正,知易行难也是一种自我磨练。我才刚开始几年,路还长着呢。

我喜欢生活,我热爱生活,如果可以我当然更喜欢回归生活本身。与所谓的坏人相比,我还是宁愿做一个好人。与同质化和大众化相比,其实我宁愿更富有个性化的人生。一个人从快乐自信到忧郁自卑再到重拾自信,人生只会更从容更淡定。就算你明知这个社会充满着血腥残酷和黑暗,但仍然无法阻止你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感受爱感受自然风光。有些逝去了的年华和错过了的时机,以后都会以另一种形式重现的。

现阶段真实社会可悲的似乎竟然讲的不是道德和公平优先,而是相对动态的规则、政策、制度甚至是某些你看不到的东西优先。生存,从现实出发,不得不解锁所谓的高尚束缚,从大众的习以为常出发。

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有时候真的是,男人变坏很多情况其实也都是社会逼的,因为“好男人”不会使坏,斗不过坏男人。

先继续把工作上要求的技能搞定,然后再继续遇见和主动追寻自己喜欢的人,主动释放自己,然后爱的火花又会在哪里?喜欢我就会主动,否则我只会顺其自然,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吧。

加油!

随记
Theme Jas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