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数以千万计在都市务工的青年男女回到农村。在农历正月上旬的这段期间成了相亲最频繁的时段,许多单身男女就是靠几次相亲“仓促”定下终身大事,这形成了中国很多农村地区独特的婚恋风景。与大城市里的相亲氛围和思想相比较,农村里的那绝对是叫做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农村里的家长一般情况下都会催的比较的早和比较的紧。这对许多生活在大城市里,思想比较自由和超前的人或者已经读完了大学的单身男女而言,确实是一种“额外的折磨”。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生活环境和思考认定问题方式的差异,使得一些人对一些事,实在是感觉有点无可奈何。
自己对于所谓的相亲是毫无经验的,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应该都要遵行一个基本原则吧。那就是尊重和平等,不伤害对方,至少不应当有“俯视”对方的心态。中国相亲式婚恋,很多似乎都变成:为了结婚而忘了恋爱。每个人都有自己婚姻爱情的追求,剩男剩女必然有剩下的原因,只是有些原因是伟大的,有些则是活该的。有些人会坚守自己的原则,或者有更高的目标,又或者交际圈实在有限,所以变成了剩者。而有些人就真的算得上是活该了,因为不懂得珍惜,或者有些是完全自己把自己挑剩的。
现实的相亲多少总是会有一些匹配作为前提的,比如地理位置,学历,家庭背景及儿女数量情况等等。我们总是被励志的说,什么相貌、什么学历、什么身高等等因素都是次要的,但是正常情况下陌生男女之间的相亲必然是从以貌取人开始的。
两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相遇,这叫自然缘分;而两个人在人为安排或者介绍下的相遇,则可以叫人为缘分吧。
客观理性的说,人为缘分的相遇会比自然缘分的相遇靠谱一些,但是因为涉及到了“相亲”“介绍”等这些字眼后,很多人可能就会有一种自然的排斥感吧。不过,现实而言,通过相亲走上恋爱婚姻道路还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只是,也许我们应该要学会转变一下自己的思想,比如相亲,完全可以当作是一种认识美女或是一种结交朋友的行为。父母认为的好,对于下一代而言并不一定就是好,所以也不能父母说和谁结婚就和谁结婚。我崇尚恋爱婚姻自由,但是我们也要尊重和理解父母的安排。
每个人都渴望收获一份富有激情、成熟又美好的婚姻,同时我认为找个适合过一辈子的人确实也是需要点时间和机缘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符合了一些条件后,似乎也可以尝试一下吧。恋爱和婚姻都是两个人共同的事情,只是传统上男方在开始的时候的确要主动一点。当然,有时候其实自己也是挺迷茫的,特别是遇上了那些说不上喜欢不喜欢的人。
我觉得很多的大龄剩者,选择应该都会不断的趋于理性和客观,最后可能也会不得不降低要求。
人的有些想法必然也是一直在变的。
比如,我以前总是认为,双方的父母应该是双方共同抚养的,对于嫁娶没什么概念,认为反正都是两个人走走一起共同承当共同的东西。不过此刻我似乎不这么认为了,至少侧重点不是。在传统的婚俗里,男方总是要出一笔不小的钱财给女方父母(很早以前其实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男女平等为什么还要男方出那么的多的钱,难道女的嫁过去后就不用一起还债么?)。而且,现在这个价格一点也不低,十几万是再正常不过了。我以前总是认为,这根本就是在卖女儿,把女儿当作商品一样还可以讨价还价。但,此刻我想说,这似乎就是一种买断女方抚养娘家的形式(当然,这是相对的)。当你重新理解了这一形式后,你就又可以理解不少的现实问题了吧。
要学要做的东西还很多,我觉得还没来得及真正开始自己的道路,但其实此刻就已经被“逼着上路了”。
既要恋爱,也要结婚。马年,愿单身的适婚青年们马上有对象吧。事实上,我也渴望着早点结束了自己的单身生活,但也不能乱来。